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被引:8
作者
苟才明
杨克诚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自交系;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8.01.016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1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7个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其中第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系有12个划入旅大红骨群,1个划入瑞德群,2个划入其它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Ⅰ亚群和旅大红骨Ⅳ亚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1] 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荣廷昭等著, 2003
  • [12]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彭泽斌
    张世煌
    刘新芝
    [J]. 玉米科学, 1997, (02) : 5 - 8
  • [13] 玉米自交系优势群划分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兰发盛
    滕耀聪
    李德宾
    张彪
    田守均
    卢乔云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1) : 64 - 69
  • [14]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吴景锋
    [J].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