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新定位

被引:74
作者
李栋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特质; 方法论; 转识成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的时代语境,廓清并赋予教师专业特质新的内涵诉求、价值期待与方法论启示。其隐含的问题实质是"专业特质与技术替代"之争,亦即对"教师是否会被替代""何种教师将被替代""何以为教师"以及"教师将何为"等问题的反思。以人工智能为镜,从教师专业特质的向度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限度出发,进行回归原点式的反思,发现"方法"与"德性"作为教师转"识"成"智"的实践智慧,成为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特质,而具有"教书匠""知识垄断者"和"故步自封者"等角色特质的教师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发展人工智能所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特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路径,分别是理性自觉,强化自身教育洞察力;辩证综合,穷究教育世界之义理;德性自证,扎根本土反思性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J].
余胜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6-28
[2]   哪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J].
李晓华 .
人民论坛, 2018, (02) :33-35
[3]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人工智能的类本质 [J].
余乃忠 .
学术界, 2017, (09) :93-101+325
[4]   哲学之思与为师之道——培养有理论自觉意识的教师 [J].
胡萨 .
教育学报, 2017, 13 (02) :41-45+84
[5]   论“育人为本”及其内在意蕴 [J].
李颖辉 ;
杨兆山 .
基础教育, 2017, 14 (02) :14-24
[6]   捍卫人的尊严:教育启蒙的价值诉求 [J].
胡金木 .
现代大学教育, 2015, (04) :1-6+111
[7]   “转识成智”:课程知识教学的“破”与“立” [J].
李栋 ;
田良臣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35 (07) :60-64
[9]   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 [J].
伍叶琴 ;
李森 ;
戴宏才 .
教育研究, 2013, 34 (01) :119-125
[10]   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教师的良知 [J].
金生鈜 .
教师教育研究 , 2012, (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