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等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地貌证据

被引:45
作者
吕洪波 [1 ]
任晓辉 [2 ]
杨超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2]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
赤峰; 第四纪; 大陆冰川; 地貌证据;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3.015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近年来,中国赤峰等地相继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为第四纪大陆冰川作用的重新讨论提供了新的地貌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冰臼、冰蚀残丘、古冰斗、刃脊和角峰等。冰臼的相继报道曾经引起“冰蚀成因”与“风蚀成因”的大讨论,而恰恰是这些引起争论的冰臼引发了笔者对中国境内第四纪大陆冰川的重新思考。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考察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境内所报道的绝大部分“冰臼”确实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其中,发现于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冰臼是典型的大陆冰川作用的结果。内蒙古赤峰北部阿斯哈图石林是典型的冰蚀残丘,而花岗岩中与地面平行的“节理”——剥离面理与冰川作用是分不开的,其成因须重新讨论。冰臼与剥离面理的同时存在是冰川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考虑到河北、山东、山西已经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特征,可以推论华北东部地区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大陆冰川,其范围可能达到山东的泰山以南,而全球更新世大冰盖的范围值得重新厘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5+437 +437-4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 [J].
章雨旭 .
地质论评, 2005, (06) :680+712-680
[2]   山东新泰青云低山区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J].
吕洪波 ;
杨超 .
地质论评, 2005, (05) :130-130
[3]   克什克腾青山冰臼群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地貌识别 [J].
任晓辉 .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9-9
[4]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及意义 [J].
孟宪刚 ;
朱大岗 ;
邵兆刚 ;
余佳 ;
韩建恩 ;
孟庆伟 .
地质力学学报, 2004, (04) :327-336
[5]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李吉均 ;
舒强 ;
周尚哲 ;
赵志军 ;
张建明 .
冰川冻土, 2004, (03) :235-243
[6]   崂山顶、涧、沟、坡、麓、滩、岬一带巨砾成因研究 [J].
徐兴永 ;
石学法 ;
于洪军 ;
李萍 .
海洋科学, 2004, (06) :10-13
[7]   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 [J].
李德文 ;
崔之久 ;
李洪江 ;
南凌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20-128
[8]   内蒙古伊盟盐海子YaO2孔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第四纪末次冰期及全新世气候特征 [J].
钱作华 ;
袁遵 ;
许靖华 .
化工矿产地质, 2002, (02) :96-100+120
[9]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J].
韩同林 ;
劳雄 ;
郭克毅 .
热带地理, 2001, (02) :189-195
[10]   论内蒙古第四纪冰川和冰臼群的成因 [J].
赵国龙 ;
朱洪森 ;
李泊洋 ;
王友 ;
朱慧忠 .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02) :200-2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