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被引:18
作者
张婷 [1 ]
侍昊 [2 ]
徐雁南 [1 ]
薛建辉 [1 ]
褚军 [1 ]
耿庆宏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普定县;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40312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生态退耕前后甘肃正宁县农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估 [J].
申建秀 ;
王秀红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35-44
[2]   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评估 [J].
陈雅如 ;
康慕谊 ;
宋富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 (06) :67-73
[3]   生态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J].
易扬 ;
信忠保 ;
覃云斌 ;
肖玉玲 .
生态学报, 2013, 33 (19) :6277-6286
[4]   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户退耕受偿意愿的调查分析 [J].
冯琳 ;
徐建英 ;
邸敬涵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5) :938-944
[5]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J].
张杰 ;
卢李朋 ;
姜朋辉 ;
李定 ;
张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3) :314-321
[6]   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转移流及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J].
马彩虹 ;
任志远 ;
李小燕 .
地理学报, 2013, 68 (02) :257-267
[7]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遥感研究 [J].
孙倩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张飞 ;
丁建丽 ;
买买提·沙吾提 ;
韩桂红 ;
桂东伟 .
生态学报, 2012, (10) :3252-3265
[8]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J].
周德成 ;
赵淑清 ;
朱超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11) :1866-1878
[9]   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J].
凡非得 ;
王克林 ;
熊鹰 ;
宣勇 ;
张伟 ;
岳跃民 .
生态学报, 2011, 31 (21) :6353-6362
[10]   基于GIS与USLE的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J].
高凤杰 ;
张柏 ;
王宗明 ;
宋开山 ;
任春颖 ;
雷国平 ;
宋戈 ;
宁静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5) :61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