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被引:18
作者:
张婷
[1
]
侍昊
[2
]
徐雁南
[1
]
薛建辉
[1
]
褚军
[1
]
耿庆宏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普定县;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40312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