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退耕前后甘肃正宁县农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估

被引:1
作者
申建秀 [1 ,2 ]
王秀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TOPSIS法; 层次聚类法; 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生态退耕区; 甘肃正宁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权重初探 [J].
王举位 ;
张征 ;
安宝利 ;
闫国振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10) :145-151
[2]   基于PRA的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耦合关系研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J].
陈世发 ;
刘文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2) :254-258
[3]   聚类分析在长江流域地区房地产价格研究中的应用 [J].
居祥 ;
张燕 ;
黄贤金 .
经济地理, 2013, 33 (03) :79-83
[4]   无量纲化方法对拉开档次法的影响分析 [J].
郭亚军 ;
马凤妹 ;
董庆兴 .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 (05) :19-28
[5]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 [J].
曾桂华 .
中国科技信息, 2011, (02) :96-97+105
[6]   基于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生态评价模型及10个副省级城市的实证研究 [J].
张启銮 ;
陈艳 ;
杨德礼 .
管理学报, 2010, 7 (12) :1846-1856
[7]   基于“地理要素禀赋当量”的社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J].
张伟 ;
张宏业 ;
张义丰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53-1265
[8]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J].
孔祥斌 ;
刘灵伟 ;
秦静 ;
苗宇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75-85
[9]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 [J].
冉清红 ;
岳云华 ;
谢德体 ;
魏朝富 ;
冉瑞平 .
资源科学, 2007, (03) :158-164
[10]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