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被引:15
作者:
罗文行
[1
]
李德威
[1
]
汪校锋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板内地震;
震源深度;
多震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下地壳基本上没有地震,地震震源多集中在15~40km的深度范围,主要在中地壳内,呈似层状弥散分布.其中30~33km深度是一个优势层,与壳内分层有关.总体上青藏高原南、北部的震源面略呈相向倾斜特征.70~100km深度区间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震级较小的地震,可能与壳幔过渡带的拆离作用有关.高原内部的正断层系与板内地震密切相关,是板内浅源地震的主控构造.总之,青藏高原地震震源沿着活动的上地壳脆性层与软弱层之间的脆-韧性过渡带分布.这些板内地震活动属于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板块碰撞和板块俯冲无关.初步认为青藏高原浅层到深层多震层的成因分别是韧性基底与脆性盖层、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幔的韧-脆性转换、拆离和解耦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