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成因

被引:5
作者
赵继龙 [1 ]
袁晏明 [2 ]
李德威 [2 ]
郝爽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下地壳; 高导层; 低速层; 热流密度值异常; 韧性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普遍发育电性高导层、波速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下地壳电性结构和速度结构明显具有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块的特点,其热流密度值具有明显的南北条带性和东西分块性。下地壳高导层、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各构造单元有一定的匹配性,异常区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和周边盆地耦合过程中下地壳岩石的热软化以及韧性流动有关。下地壳层流是下地壳岩石热软化和韧性流动的结果,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层流作用的表现,目前层流作用的动力来源于恒河盆地下地壳,层流方向由恒河盆地流入青藏高原。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29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J].
马晓冰 ;
孔祥儒 ;
刘宏兵 ;
闫永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89-697
[2]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电性结构和地块变形关系的研究 [J].
赵国泽 ;
汤吉 ;
詹艳 ;
陈小斌 ;
卓贤军 ;
王继军 ;
宣飞 ;
邓前辉 ;
赵俊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08-918
[3]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及其构造意义[J]. 孙洁,晋光文,白登海,王立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4]  
川滇地区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细结构[J]. 黄金莉,宋晓东,汪素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5]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J].
胥颐 ;
刘建华 ;
刘福田 ;
宋海斌 ;
郝天珧 ;
江为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201-1208+1233
[6]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J].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2003, (06) :593-600
[7]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 [J].
王椿镛 ;
韩渭宾 ;
吴建平 ;
楼海 ;
白志明 .
地震学报, 2003, (03) :229-241+342
[8]   玛沁—兰州—靖边地震测深剖面地壳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张成科 ;
赵金仁 ;
成双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10-217
[9]   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状态及其东西部差异 [J].
马晓冰 ;
孔祥儒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3) :12-20
[10]   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其构造意义 [J].
李德威 ;
王家映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3) :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