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耕作与留茬改良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增产效果

被引:19
作者
赵红香
迟淑筠
宁堂原
田慎重
王丙文
李增嘉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 土壤含水率; 物理性状;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作物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免耕、常规2种耕作方式和4种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内,秸秆还田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显著,免耕留茬0.5m还田处理的含水率比免耕无覆盖处理增加了15.95%。秸秆还田量对0~40cm内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容重,小麦播种前常规留茬1m还田、常规全量还田处理容重低至1.0g/cm3左右。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毛管与非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单一免耕处理降低了作物产量,而免耕覆盖能增产,其留茬1m还田处理比无还田处理增产22.44%,比常规留茬0.5m还田处理高3.64%。因此,免耕留茬1m还田处理在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显著,该研究可为农田管理过程中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主要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技术特征量化分析 [J].
陈源泉 ;
隋鹏 ;
高旺盛 ;
李媛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8) :1-7
[2]   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张鹏 ;
贾志宽 ;
王维 ;
路文涛 ;
高飞 ;
聂俊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08) :1513-1520
[3]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王改玲 ;
郝明德 ;
许继光 ;
洪坚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3) :539-544
[4]   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 [J].
代快 ;
蔡典雄 ;
张晓明 ;
王燕 ;
赵全胜 ;
张丁辰 ;
冯宗会 ;
谢晓红 ;
王小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74-82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刘云鹏 ;
张社奇 ;
谷洁 ;
解迎革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05) :2725-2728
[6]  
免耕对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J]. 余海英,彭文英,马秀,张科利.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7]   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董勤各 ;
冯浩 ;
杜健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2) (S2) :156-162
[8]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张静 ;
温晓霞 ;
廖允成 ;
刘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612-619
[9]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及持水能力的影响 [J].
王珍 ;
冯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75-80
[10]   秸秆还田量对免耕黑土速效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张彬 ;
何红波 ;
赵晓霞 ;
解宏图 ;
白震 ;
张旭东 .
玉米科学, 2010, 18 (02)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