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

被引:67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司法裁判; 后果考量; 后果主义; 后果论证; 客观目的论证;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当代中国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已成为日益常见的现象。但是,既有的研究并没有对后果考量在司法裁判方法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清晰界定。司法裁判之"后果",主要指的是它可能影响的一般社会后果;"后果考量"可被区分为"后果主义"和"后果论证"(基于后果的论证)这两个维度。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法的发现还是在法的证立层面上,后果主义都无法一般性地成立,而后果论证可以为既有的法学方法所蕴含,至多只能在客观目的论证的框架内具有有限的独立性。所以,后果考量既不具有"元方法"的地位,亦非一种完全独立的新方法,尽管它值得被认真对待。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2+192 +19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1983—2012 [J].
宋亚辉 .
法学研究, 2017, 39 (05) :18-34
[2]   司法裁判中的社会科学:渊源、功能与定位 [J].
王云清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 22 (06) :120-131
[3]   后果主义论辩的证成与具体适用 [J].
张顺 .
北方法学, 2016, 10 (01) :133-147
[4]   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J].
雷磊 .
法学家, 2015, (04) :1-19+176
[6]   基于后果评价的法律适用方法 [J].
杨知文 .
现代法学, 2014, 36 (04) :35-48
[7]   司法裁决中的“顺推法”与“逆推法” [J].
王彬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20 (01) :73-88
[9]   裁判理论的普遍谬误:为法教义学辩护 [J].
Ralf Poscher ;
隋愿 .
清华法学, 2012, 6 (04) :102-115
[10]   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J].
雷磊 .
法学家, 2012, (02) :1-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