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24
作者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演变; 景观指数; 转移矩阵; 衡水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571 / 15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RS、GIS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以扎龙湿地为例 [J].
袁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12) :25-28
[2]   湘江流域中上游景观格局及其变化 [J].
刘淳 ;
刘明 ;
王克林 ;
陈洪松 .
生态学杂志, 2007, (11) :1822-1827
[3]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J].
汪小钦 ;
王钦敏 ;
励惠国 ;
刘高焕 .
资源科学, 2007, (05) :175-181
[4]   1985-2004年间钱塘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J].
姚伟 ;
楼建悦 ;
张丽苏 ;
张远 ;
刘璞 ;
吴嘉平 .
科技通报, 2007, (04) :502-507
[5]   基于景观格局和网络分析法的崇明绿地系统现状和规划的评价 [J].
戚仁海 ;
熊斯顿 .
生态科学, 2007, (03) :208-214
[6]   向海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湿地梯度分布特征研究 [J].
陈铭 ;
王宗明 ;
张树清 ;
张柏 ;
李晓峰 ;
任春颖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94-699
[7]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J].
叶延琼 ;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112-115
[8]   洞庭湖环境系统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J].
李景保 ;
秦建新 ;
王克林 ;
梁成军 ;
袁华斌 .
地理学报, 2004, (02) :239-248
[9]   三工河流域荒漠绿洲植被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J].
赵成义 ;
宋郁东 ;
王玉潮 ;
蒋平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249-254
[10]   绿洲景观中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角媛梅 ;
肖笃宁 ;
马明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09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