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被引:10
作者
匡朝阳 [1 ]
高锐 [1 ]
史海英 [2 ]
贺日政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长岭凹陷; 拗陷层; 隐蔽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808 / 8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松辽盆地北安地区断陷期构造特征的地震学证据及其油气意义 [J].
胡艳飞 ;
于平 ;
孔庆莹 ;
王世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5) :1455-1459
[2]   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应用研究 [J].
樊卫花 ;
杨长春 ;
孙传文 ;
刘文卿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3) :836-842
[3]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苑书金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3) :879-886
[4]   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王西文 ;
刘全新 ;
吕焕通 ;
苏明军 ;
蔡刚 ;
高建虎 ;
姚清洲 ;
沙雪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89-193
[5]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J].
刘震 ;
赵政璋 ;
赵阳 ;
赵贤正 ;
肖伟 .
石油学报, 2006, (01) :17-23
[6]   叠前偏移技术在中原复杂断块区的应用 [J].
王锡文 ;
秦广胜 ;
刘向东 ;
刘玉增 ;
林茂敏 ;
刘军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4) :1092-1098
[7]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特征研究 [J].
杨立英 ;
李瑞磊 ;
张江涛 ;
刘财 ;
刘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3) :775-779
[8]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J].
牛嘉玉 ;
李秋芬 ;
鲁卫华 ;
吴贤顺 .
石油学报, 2005, (02) :122-126
[9]   大情字井地区低孔、低渗型岩性油藏成因探讨 [J].
刘宝柱 ;
魏志平 ;
唐振兴 .
特种油气藏, 2004, (01) :24-27+103
[10]   松辽南部大情字井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J].
李建忠 ;
杨涛 ;
王立武 ;
江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