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过程中陷阱取证的异化问题研究——社科法学视角的再思考

被引:6
作者
黄锫
机构
[1] 同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息成本; 执法; 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 犯意诱惑型陷阱取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获取动态违法信息的高昂信息成本是陷阱取证(机会提供型)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有奖举报制度激励了职业举报团体对违法信息的规模化经营,并进而诱发陷阱取证从机会提供型向犯意诱惑型的异化。这种异化本可以通过执法者的信息过滤机制予以遏止,可是地方财政对罚没收入的渴求、执法机关内部绩效考核的压力以及权利救济途径偏低的成功率等制度环境因素不断削弱信息过滤机制的功能,甚至促成了执法者与职业举报团体的合谋,并最终导致犯意诱惑型陷阱取证的泛滥。可以通过对陷阱取证的正名、重塑职业举报团体的合法身份、夯实违法信息过滤机制等制度改革措施有效防止陷阱取证由机会提供型向犯意诱惑型的异化,以挽救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公共执法中的私人力量——悬赏举报制度的法律经济学重述 [J].
吴元元 .
法学, 2013, (09) :14-23
[2]   “钓鱼执法”法律内涵初探 [J].
顾肖荣 ;
吴苌弘 ;
陈玲 .
犯罪研究, 2013, (01) :3-10
[3]   “钓鱼执法”的行政违法性及其规制 [J].
姚天宇 ;
王勇 .
政治与法律, 2012, (06) :73-78
[4]   论行政执法中的“分级寻租”与解决策略——“钓鱼执法”及其一般性理论解释 [J].
王伟 ;
丁云龙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 8 (04) :61-68+125
[5]   法理学主题的经济学重述 [J].
桑本谦 .
法商研究, 2011, 28 (02) :25-33
[8]   论行政调查取证行为之合法性控制——兼评上海市闵行区的所谓“钓鱼执法”案件 [J].
周刚志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2) :124-129
[9]   清白与信任:乡土治理安排的信息经济学解读 [J].
张芝梅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11-17
[10]   浅析税务稽查“陷阱”取证 [J].
赵春燕 ;
杨红 .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9, (06)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