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总则的立法技术及由此决定的内容思考

被引:37
作者
李永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民法典; 民法总则; 公因式; 法律关系; 请求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我国民法典,这是贯彻"以法治国"的一个具体的重要方略。民法典的体例结构,特别是由法典结构模式与立法技术所决定的民法典之总则的内容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民法典之总则就是"汇聚"以抽象方式提取的各编之"公因式",其必须对总则以下各编具有"普适性",是各编中共同的且重要的东西。这就要求必须精心设计总则的内容,使其能够作为整个民法典的灵魂而统领整个民法典。"法律关系"无论从法律分析还是法律适用,都属于一个核心概念,因此,未来民法典之总则内容应围绕法律关系展开: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权利)、权利的取得(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权利的实现将是总则的基本内容。同时,总则必须以"规范"方式表现出来,摒弃所有脱离"规范"的口号或者政治性宣誓。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 [J].
柳经纬 .
比较法研究, 2004, (05) :14-30
[2]   诉讼时效的客体与适用范围 [J].
徐晓峰 .
法学家, 2003, (05) :90-99
[3]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 [J].
李建华 ;
杨代雄 ;
赵军 .
法学评论, 2003, (05) :106-112
[4]   论诉讼时效客体 [J].
程啸 ;
陈林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1) :65-72
[5]  
德国民法基本概念.[M].(德) 韦斯特曼;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  
民法典总则之理论与立法研究.[M].尹田; 著.法律出版社.2010,
[7]  
中德私法研究.[M].田士永; 张双根; 王洪亮;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4,
[9]  
民法总则.[M].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M].(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