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8
作者
裴超重 [1 ]
钱开铸 [1 ]
吕京京 [1 ]
辛元红 [2 ]
梁四海 [1 ]
万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蒸散量;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 植被指数; 长江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100 m的NOAA遥感数据,运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结合当地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了1991-2001年长江源区的蒸散量,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源区各像素点的蒸散量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蒸散量的多年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和植被指数(NDVI)等主要因素对蒸散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以6.8 mm/a的速度增加。全球变暖引起的气温、地表温度的升高是蒸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分布上,河流左岸阳坡蒸散量增加,右岸阴坡蒸散量减小;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分别与蒸散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源区东南部降水量大,植被相对旺盛,蒸腾作用强烈,蒸散量大;西北部降水量小,植被生长稀疏,蒸散量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青藏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及对湖泊湿地的响应 [J].
赵静 ;
姜琦刚 ;
陈凤臻 ;
王坤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3) :507-513
[2]   青海贵德县扎仓温泉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J].
方斌 ;
周训 ;
梁四海 .
现代地质, 2009, 23 (01) :57-63
[3]   基于熵权与G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模糊优选评价 [J].
张保祥 ;
万力 ;
余成 ;
孟凡海 .
现代地质, 2009, 23 (01) :150-156
[4]   近22年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规律与成因 [J].
陈婷 ;
梁四海 ;
钱开铸 ;
万力 .
地学前缘, 2008, 15 (06) :323-331
[5]   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产力特征 [J].
李英年 ;
赵新全 ;
周华坤 ;
汪诗平 .
山地学报, 2008, (06) :678-683
[6]   藏北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 [J].
杜军 ;
边多 ;
鲍建华 ;
拉巴 ;
路红亚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 (06) :786-791
[7]   水均衡法验证蒸散量计算的可靠性——以张掖盆地为例 [J].
金晓媚 ;
万力 ;
梁继运 .
现代地质, 2008, (02) :299-303
[8]   基于能量平衡的关川河流域蒸散发的遥感反演 [J].
李守波 ;
赵传燕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 (06) :521-526
[9]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J].
谢昌卫 ;
丁永建 ;
刘时银 .
生态环境, 2004, (04) :520-523
[10]   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蒸发量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J].
张海红 .
水文, 2004, (05)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