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8
作者:
裴超重
[1
]
钱开铸
[1
]
吕京京
[1
]
辛元红
[2
]
梁四海
[1
]
万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来源:
关键词:
蒸散量;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
植被指数;
长江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100 m的NOAA遥感数据,运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结合当地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了1991-2001年长江源区的蒸散量,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源区各像素点的蒸散量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蒸散量的多年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和植被指数(NDVI)等主要因素对蒸散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以6.8 mm/a的速度增加。全球变暖引起的气温、地表温度的升高是蒸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分布上,河流左岸阳坡蒸散量增加,右岸阴坡蒸散量减小;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分别与蒸散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源区东南部降水量大,植被相对旺盛,蒸腾作用强烈,蒸散量大;西北部降水量小,植被生长稀疏,蒸散量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