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沉积古环境恢复

被引:18
作者
廖林 [1 ,2 ]
程晓敢 [1 ,2 ]
王步清 [3 ]
陈汉林 [1 ,2 ]
罗俊成 [3 ,4 ]
师骏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3]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4]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生代; 沉积环境;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恢复;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08.01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历次碰撞事件,也为研究新生代中亚地区强烈的陆内变形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在沉积相和地震相分析基础上,重建中生代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界的原始分布受晚三叠世弧后前陆冲带冲断作用和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的古地形控制。早侏罗世发育了一系列独立分割的小断陷,以巨厚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其受控于NWW—SEE走向的正断层,而非NW—SE走向的古塔拉斯-费尔干纳右旋走滑断裂;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广泛发育滨浅湖和河流-沼泽相沉积,可能存在一个连通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吐拉以及柴达木盆地西缘的统一沉积坳陷;至晚侏罗世,冲积环境再次出现,发育的粗粒碎屑岩为早白垩世湖盆扩张前的产物;早白垩世,丰富的陆源碎屑在古昆仑山前形成多个相互叠置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体;晚白垩世,随着海水自西向东侵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陆相碎屑沉积向东逐渐退却,海相沉积占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195 / 120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塔里木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相特征与古地理 [J].
贾进华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2) :167-176
[2]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侏罗纪沉积相特征与古环境再造 [J].
程晓敢 ;
廖林 ;
陈新安 ;
郭群英 ;
卡德尔 ;
陈汉林 ;
杨树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 (04) :519-525
[3]   西天山隆升-剥露过程初步研究 [J].
陈正乐 ;
李丽 ;
刘健 ;
宫红良 ;
蒋荣宝 ;
李胜祥 ;
郑恩玖 ;
韩效忠 ;
李细根 ;
王成 ;
王国荣 ;
王果 ;
鲁克改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625-636
[4]   中新生代库车-南天山盆山系统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杜治利 ;
王清晨 ;
周学慧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5) :399-408
[5]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J].
楼小挺 ;
刁桂苓 ;
叶国扬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448-1455
[6]   喀什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J].
曾昌民 ;
马德民 ;
冯晓军 ;
敬兵 ;
张春莲 ;
玛丽克 ;
李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3) :327-331
[7]   新疆博格达山中新生代隆升—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记录 [J].
沈传波 ;
梅廉夫 ;
刘麟 ;
汤济广 ;
周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3) :87-92
[8]   塔里木盆地西端中生界沉积环境与油气地质特征 [J].
刘胜 ;
邱斌 ;
陈新安 ;
李勇 ;
赵卫东 ;
张现军 ;
郑亚芳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10-14
[9]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张惠良 ;
沈扬 ;
张荣虎 ;
李玉文 ;
杨晓宁 ;
刘胜 ;
邱斌 ;
杨芝林 .
古地理学报, 2005, (02) :157-168
[10]   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及其成因 [J].
曲国胜 ;
李亦纲 ;
李岩峰 ;
J.Canerot ;
陈新发 ;
尹军平 ;
陈新安 ;
张宁 ;
J.Deramon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3) :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