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隆升-剥露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53
作者
陈正乐 [1 ]
李丽 [1 ]
刘健 [1 ]
宫红良 [1 ]
蒋荣宝 [1 ]
李胜祥 [2 ]
郑恩玖 [3 ]
韩效忠 [2 ]
李细根 [3 ]
王成 [3 ]
王国荣 [3 ]
王果 [3 ]
鲁克改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3] 核工业地质大队
关键词
西天山; 伊犁盆地;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及其伊犁盆地钻孔中的样品,挑选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着重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根据温度-时间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在中新生代期间共发生了3期次的快速冷却作用,分别为早侏罗纪(200~180Ma)、白垩纪中期(115~95Ma)和新生代期间(24Ma以来);根据样品位置分析表明,西天山的隆升-剥露作用并不均一,开始于侏罗纪早期的山脉抬升范围有限,仅局限于中天山;白垩纪中期(115~95Ma),整个西天山山脉和伊犁盆地一起发生整体的抬升和剥露;新生代24Ma以来,西天山的山体块体抬升与山间盆地的断陷同时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天山北缘侏罗系地层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 [J].
张志诚 ;
郭召杰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岩石学报, 2007, (07) :1683-1695
[2]   伊犁盆地白垩纪剥露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 [J].
宫红良 ;
陈正乐 ;
胡远清 ;
李丽 ;
李胜祥 ;
郑恩玖 ;
韩效忠 .
地质力学学报, 2007, (01) :42-50
[3]   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J].
李胜祥 ;
韩效忠 ;
蔡煜琦 ;
郑恩玖 ;
王保群 .
中国地质, 2006, (03) :582-590
[4]   天山乌—库公路剖面中、新生代埋藏、隆升及剥露史研究 [J].
马前 ;
舒良树 ;
朱文斌 .
新疆地质, 2006, (02) :99-104
[5]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刘健 ;
李胜祥 ;
郑恩玖 ;
韩效忠 ;
李细根 ;
宫红良 .
地球学报, 2006, (02) :97-106
[6]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张锐 .
地质学报, 2006, (01) :1-15
[7]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舒良树 ;
万景林 ;
孙岩 ;
王锋 ;
赵忠岩 .
地质学报, 2006, (01) :16-22
[8]   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 [J].
郭召杰 ;
吴朝东 ;
张志诚 ;
王美娜 ;
方世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58-567
[9]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晚新生代盆山耦合机制附视频 [J].
卢华复 ;
王胜利 ;
贾东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493-503
[10]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万景林 ;
舒良树 ;
孙岩 ;
王锋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0)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