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其分类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树亮
田奇卓
李娜娜
谢连杰
裴艳婷
李慧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氮素; 吸收; 利用效率; 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山东省不同时期的30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在高、低2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氮素吸收和分配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对氮高效型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茎叶、颖壳、籽粒中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低2种肥力下的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提高22.62%和42.58%,58.18%和78.67%,70.15%和59.92%,24.26%和42.64%;而且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各品种在高肥土壤中种植的平均氮含量分别比低肥提高12.47%,30.16%,9.83%,5.47%。各品种在2种地力下的平均氮素分配比例:籽粒为72.13%和74.14%,茎叶为21.61%和18.70%,颖壳为6.25%和7.16%。低肥地颖壳和籽粒的分配率分别比高肥地提高14.56%和2.79%,而茎叶则降低了13.47%。采用类平均法聚类,筛选出烟农19号、鲁麦21号、山农8355和鲁麦15号4个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高的品种;同时还筛选出济麦20号、淄麦12、山农12、红蚰包4个高氮收获指数型品种和小偃6号、烟农15两个仅适于低肥种植的高氮收获指数型品种;鲁麦14和鲁麦22号2个高氮利用效率型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种小麦氮素同化、运转和分配的比较研究 [J].
王月福 ;
杜金哲 ;
梁作正 ;
王静云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 (03) :191-195
[2]   山东省肥料施用与养分平衡状况研究 [J].
叶优良 ;
杨晓梅 ;
曲日涛 ;
宋海燕 ;
催振岭 ;
陈新平 .
土壤通报, 2006, (03) :500-504
[3]   山东省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状况分析 [J].
初明光 ;
王激清 ;
马文奇 ;
张福锁 .
土壤肥料, 2006, (02) :12-15+55
[4]   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朱冬梅 ;
朱波风 ;
封超年 ;
彭永欣 .
扬州大学学报, 2005, (03) :52-57
[5]   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J].
荆奇 ;
戴廷波 ;
姜东 ;
曹卫星 ;
孙传范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1-5
[6]   水分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J].
李世娟 ;
周殿玺 ;
诸叶平 ;
李建民 ;
兰林旺 .
华北农学报, 2002, (01) :69-75
[7]   小麦不同品种氮钾效率差异的研究 [J].
贾月慧 ;
黄建国 .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9, (04) :11-14
[8]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 [J].
童依平 ;
李继云 ;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2) :104-111
[9]   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J].
张洪程 ;
许轲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董明辉 .
作物学报, 1998, (06) :935-940
[10]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三要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J]. 田奇卓.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