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7
作者
吴凯
倪万魁
武鹏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坡面型泥石流; 泥岩; 残坡积物; 形成机理; 隆德县;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6.01.09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隆德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主峰西侧,该区自然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本文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地层中,且厚度小(0.5~2 m),坡度大(40°50°),坡面风化的泥岩残坡积物构成主要物源。该泥岩残坡积物粘粒(d<2μm)含量较多(25.4%)且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衰减。降雨是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含水量、膨胀压力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该岩性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模式,由计算可知,当饱和度达到约85%时,坡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遇到持续性降雨或暴雨作用,残坡积物失稳下滑,在坡面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坡面型泥石流。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61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四川汶川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启动机理研究 [J].
高波 ;
任光明 ;
王军 ;
王猛 ;
刘彬 ;
王杰 ;
余天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 25 (04) :1-5
[2]   北京门头沟区涧沟泥石流危险性调查评价 [J].
赵越 ;
冉淑红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 25 (02) :37-42
[3]   河南南召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J].
曾琳洁 ;
张涛 ;
冯文凯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 25 (01) :82-89
[4]   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J].
杨为民 ;
吴树仁 ;
张永双 ;
石菊松 ;
向灵芝 .
地学前缘, 2007, (06) :197-204
[5]   陕西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诱发机制 [J].
杨为民 ;
吴树仁 ;
张永双 ;
张春山 ;
孙炜烽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2) :219-226
[6]   人工弃渣诱发泥石流的动力学研究——以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家大沟为例 [J].
张永双 ;
金逸民 ;
吴树仁 ;
石菊松 ;
董诚 ;
何锋 ;
韩金良 .
地球学报, 2005, (06) :571-576
[7]   秦巴山区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J].
张永双 ;
曲永新 ;
何锋 ;
吴树仁 ;
闫振西 ;
杨为民 ;
石菊松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5) :84-88
[8]   膨胀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J].
谭罗荣 ;
孔令伟 .
岩土力学, 2005, (07) :1009-1013
[9]   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地貌信息初探——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J].
曾凡伟 ;
徐刚 ;
李青 ;
桑琰云 ;
彭涛 .
土壤通报, 2005, (03) :402-406
[10]   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J].
曾凡伟 ;
徐刚 ;
李青 ;
桑琰云 ;
夏大庆 .
山地学报, 2004, (05) :56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