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苏鲁造山带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27
作者:
肖骑彬
[1
]
赵国泽
[1
]
王继军
[1
]
詹艳
[1
]
陈小斌
[1
]
汤吉
[1
]
蔡军涛
[1
]
万战生
[1
]
王立凤
[1
]
马为
[1
]
张继红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山东省地震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深部电性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
苏鲁造山带及邻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苏鲁造山带及毗邻华北地块,是中国东部地学研究的热点区域,研究其深部结构可以为讨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以及华北克拉通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对横切苏鲁造山带获得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解释,剖面沿SE129°,西起华北地块,跨郯庐断裂带、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苏鲁高压变质带,止于扬子地块.大地电磁反演解释采用了二维非线性共扼梯度法,用TE和TM联合模式得到了关于测区地下150km以上的电性剖面.该电性剖面在横向上,沿剖面自西而东,划分出了7个电性分区,电性边界带与郯庐断裂带、海州-泗阳断裂以及嘉山-响水断裂等重要的边界断裂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纵向上,划分出6个电性构造单元.发现了在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内存在着(壳内的)高导区,而苏鲁造山带下部没有发现高导区,这一点与大别造山带存在较大的差异.发现了在50~90km之间层位,存在较连续的相对低阻带,推测为上地幔顶部的软弱带,在该低阻带下部分别对应华北地块上地幔浅部相对高阻区、苏鲁造山带上地幔浅部相对低阻区以及扬子地块上地幔浅部相对高阻区.从整个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来看,在苏鲁造山带及邻区上地幔浅部不存在异常低的电阻率,这表明现今已不存在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热软流圈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258 / 126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