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主体同意的适用边界

被引:9
作者
李群涛
高富平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单独识别个人信息; 结合识别个人信息; 同意; 直接标识符; 个人信息保护法;
D O I
10.16823/j.cnki.10-1281/d.2022.01.003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在欠缺其他合法性基础情形下,信息主体同意是否适用,关键在于处理的个人信息是否含直接标识符。直接标识符能单独表征信息主体身份,从而使信息处理风险与信息主体身份精准连结。因此,出于尊重陌生人社会信息主体隐匿身份的自由、尊重信息主体对处理风险的自主决策,信息主体可以通过同意控制含直接标识符的个人信息,即"单独识别个人信息"。但同意不适用于"结合识别个人信息"。首先,结合识别个人信息具有模糊性,个人信息处理者难以就此直接识别信息主体身份进而征求同意。其次,《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处理结合识别个人信息不需告知规则,逻辑上也要求有相应的不需同意规则。最后,结合识别个人信息不适用同意规则也是实现"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这一立法目的的可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The law of everything. Broad concept of personal data and future of EU data protection law.[J].Nadezhda Purtova.Law;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18, 1
[2]  
陌生人社会.[M].龚长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978-7-300-28684-6
[3]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M].高富平.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978-7-5194-5738-9
[4]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5]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S].洪延青;何延哲;杨建军;钱秀槟;陈兴蜀;刘贤刚;上官晓丽;高林;邵正强;金涛;胡影;赵冉冉;韩煜;陈湉;高磊;张晓梅;张志强;葛鑫;周晨炜;秦小伟;邵华;蔡晓丹;黄晓林;顾伟;黄劲;李媛;许静慧;赵章界;孔耀晖;范红;杜跃进;杨思磊;张亚男;叶晓俊;郑斌;闵京华;鲁传颖;周亚超;杨露;王海舟;王建民;秦颂;姚相振;葛小宇;王道奎;沈锡镛..2020,
[6]   论个人信息处理中无需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形 [J].
程啸 ;
王苑 .
人民司法, 2021, (22) :79-85
[7]   论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 [J].
程啸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 36 (05) :67-80
[8]   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法律标准探究 [J].
程海玲 .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1, (03) :26-35
[9]   信息控制权法理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J].
刘士国 .
政法论丛, 2021, (03) :80-91
[10]   同意≠授权——个人信息处理的核心问题辨析 [J].
高富平 .
探索与争鸣, 2021, (04) :87-9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