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

被引:15
作者
李晓颍 [1 ]
曹翠玲 [2 ]
武军凯 [1 ]
刘建珍 [1 ]
潘玉霞 [1 ]
井立军 [1 ]
王子华 [1 ]
机构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
[2]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键词
玉兰花; 挥发性成分; 顶空进样; 气质联用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657.63 [质谱分析];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070302 ; 081704 ; 1008 ;
摘要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特有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30种和15种。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为主,分别为59种和43种,分别占93.28%和89.19%,属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质量分数大于2%且为两种玉兰所共有的9种挥发物分别为β-月桂烯(7.45%,19.04%)、β-蒎烯(18.07%,16.50%)、α-蒎烯(11.38%,16.01%)、桉叶油素(18.09%,14.58%)、邻伞花烃(5.08%,6.55%)、d-柠檬烯(5.14%,5.71%)、γ-松油烯(6.83%,3.19%)、香桧烯(14.06%,2.57%)、α-松油烯(5.10%,2.50%),含量差别较为明显。从挥发物总量来看,白玉兰花接近紫玉兰花的8倍,具有显著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玉兰肉质外种皮挥发性成分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J].
赵武 ;
赵芸玉 ;
李建霞 ;
赵良成 .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 (06) :1254-1261
[2]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咸鱼中正己醛含量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J].
张金海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 (02) :216-220
[3]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食品添加剂中9种有机溶剂残留 [J].
洪华 ;
王莉 ;
武中平 ;
顾爱国 ;
王伟 .
食品科学, 2014, 35 (18) :167-171
[4]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玉兰花的挥发性成分 [J].
许柏球 ;
栾崇林 ;
刘莉萍 ;
陈敏 ;
崔淑芬 .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4, (03) :1-7
[5]   天然芳樟醇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陈尚钘 ;
赵玲华 ;
徐小军 .
林业科技开发 , 2013, (02) :13-17
[6]   玉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李云贵 ;
徐望龙 ;
刘奕训 ;
孙林军 ;
郭玉 .
广州化工, 2013, 41 (03) :28-29+47
[7]   植物体中萜类物质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秋菊 ;
张爱华 ;
孙晶波 ;
张连学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1) :187-193
[8]   β-月桂烯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连建伟 ;
夏建陵 ;
黄坤 ;
杨小华 ;
汪梅 .
化工进展, 2011, 30 (08) :1826-1831
[9]   SPME/GC/MS分析荷花玉兰挥发性成分 [J].
陈华国 ;
杨占南 ;
赵超 ;
龚小见 ;
周欣 .
光谱实验室, 2010, 27 (04) :1440-1442
[10]   广玉兰叶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J].
杜广钊 ;
白冰 ;
李慧 ;
相然然 .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07) :1707-1708+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