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米仓山地区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特征

被引:28
作者
彭瀚霖
刘树根
宋金民
孙玮
丁一
尹柯惟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蓝细菌; 叠层石; 凝块石; 团块; 核形石; 微生物礁; 米仓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应用沉积学理论,参考微生物岩研究最新进展,以川北米仓山地区杨坝灯影组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实测、薄片鉴定,发现灯影组白云岩中发育大量球状蓝细菌、丝状蓝细菌。前者形成了房室型、树枝型、链球型蓝细菌集合体;后者形态可分为管型、叠层型、凝块型。岩石学特征研究揭示蓝细菌参与到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中,形成了叠层石、凝块石、团块、核形石,并对砂屑进行了局部钻孔改造。这些微生物形成了黏结型生物礁、骨架型生物礁,广泛发育在潮间-潮下带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岩微生物建造特征 [J].
宋金民 ;
罗平 ;
杨式升 ;
翟秀芬 ;
周刚 ;
陆朋朋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3) :341-354
[2]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 [J].
梅冥相 .
地学前缘, 2007, (05) :222-234
[3]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周鹏 ;
张海 ;
陈永红 ;
聂瑞贞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219-231
[4]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J].
方少仙 ;
侯方浩 ;
董兆雄 .
沉积学报, 2003, (01) :96-105
[5]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原始δ13C和δ18O组成及海水温度 [J].
黄志诚 ;
陈智娜 ;
刘燕 ;
杨守业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1-7
[6]  
扬子地台震旦纪海水碳同位素的变化[J]. 王宗哲,杨杰东,孙卫国.高校地质学报. 1996(01)
[7]   一个最古老的肾形藻泥丘相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以滇东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J].
朱同兴 ;
罗安屏 .
岩相古地理, 1992, (04) :20-28
[8]   一种蓝细菌的热解产气模拟 [J].
吴庆余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科学通报, 1988, (18) :1419-1421
[9]   鸟眼构造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J].
薛耀松 ;
唐天福 ;
俞从流 .
沉积学报, 1984, (01) :85-95
[10]   中国南方震旦系碳酸盐岩的分布与形成环境 [J].
唐天福 ;
薛耀松 ;
俞从流 .
石油学报, 1981, (02) :11-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