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44
作者
周书贵 [1 ]
邵全琴 [2 ]
曹巍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 转类方向;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5 ; 070501 ;
摘要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8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数据集,计算2个时段(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0-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方向及其幅度、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土地利用/覆被状况指数及其变化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宏观生态状况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地区近20年来平均土地利用/覆被状况指数为24.07,其中土石山区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最好,其次为河谷平原区,最差的为农灌区。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是森林和草地转为耕地,生态级别由高级向低级转移,2000-2008年主要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是耕地转为林地和草地,低覆盖草地转为中高覆盖草地,生态级别由低级向高级转移。近2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表明,该区域的宏观生态状况总体上经历了转差(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为-1.08),后转好(2000-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为2.66)2个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前期受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共同驱动,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工程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价 [J].
孙文义 ;
邵全琴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3) :365-376
[2]   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J].
吴丹 ;
邵全琴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 (01) :61-69
[3]   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J].
刘艳华 ;
徐勇 ;
刘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56-166
[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生态用地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J].
谢花林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063-2070
[5]   近30年黄河源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J].
邴龙飞 ;
邵全琴 ;
刘纪远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03) :289-296
[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J].
张景华 ;
封志明 ;
姜鲁光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195-1203
[7]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J].
张宝庆 ;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287-293+400
[8]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J].
邵全琴 ;
赵志平 ;
刘纪远 ;
樊江文 .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1439-1451
[9]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10]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J].
陈浩 ;
赵志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3) :39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