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24
作者
魏喜 [1 ]
贾承造 [1 ]
孟卫工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白云石化; 成因机制; 西沙群岛西琛1井;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2.006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地层可分为3个白云岩层和4个石灰岩层。白云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为91.1%100%,其他矿物小于8.9%,以泥晶为主,分布在岩石的骨架颗粒和孔隙充填物等各种结构组分中。白云岩δ13C为0.80‰3.16‰,平均为2.24‰;1δ8O为0.56‰5.23‰,平均为2.56‰。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准同生超浓缩卤水条件下,古盐度为36.88%,古温度为1.07℃。石灰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多在25%以下,以亮晶为主,在孔隙或裂缝发育部位富集,而坚硬的骨架部位几乎没有白云石。白云石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为102.5~296℃,平均为156.3℃;盐度为0.55%6.25%,平均为3.75%;密度为0.95~0.99 g/cm3,平均为0.97 g/cm3;压力为20.65~42.65 MPa,平均为33.65 MPa。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可能与成岩期后热水作用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西沙中新世生物地层和藻类的造礁作用与生物礁演变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许红等著, 1999
[12]  
中国西沙礁相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韩春瑞等编辑, 1986
[13]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J].
王玉净,勾韵娴,章炳高,许红,蔡峰,龚建明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6, (03) :215-223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研究 [J].
覃建雄 ;
曾允孚 .
矿物学报, 1994, (01) :22-31
[15]   南海北部及广东沿海新生代火山活动 [J].
孙嘉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3) :45-67+125
[16]   西沙晚中新世以来礁相地层中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及其意义 [J].
韩春瑞 ;
孟祥营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2) :65-81
[17]   西沙西永1井礁相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J].
张明书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2) :57-64
[18]  
西沙群岛新第三纪白云岩的成因与意义[J]. 何起祥,张明书.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