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盖层品质与油气成藏

被引:22
作者
付晓飞 [1 ]
刘小波 [2 ]
宋岩 [2 ]
柳少波 [2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盖层; 封闭性; 成藏;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1.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演化经历前前陆盆地克拉通沉积、早期前陆盆地沉积、中生代坳陷盆地沉积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沉积四个阶段,共发育四种类型的盖层:即克拉通或海陆过渡期盖层、湖沼相煤系盖层、氧化宽浅湖或边缘海相膏泥岩盖层和湖相泥岩盖层。通过叠合型(准噶尔南部(准南))、改造型(川西)和新生型(柴达木北缘(柴北缘))三种典型的前陆盆地各套盖层岩性、盖层岩石累积厚度、盖层岩石占地层厚度的比值、盖层岩石单层厚度、岩石力学特征和盖层封闭烃柱高度定量对比分析,认为川西盖层封闭能力总体优于准南,准南各套盖层封闭能力又优于柴北缘,柴北缘上新统上下油砂山组盖层品质较差,准南中新统塔西河组、柴北缘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和始新统路乐河组盖层品质较好,其余盖层品质为好。品质好的盖层分布于储盖组合Ⅱ(晚三叠世—侏罗世前陆盆地或坳陷盆地陆相沉积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和Ⅲ(晚侏罗世—古近纪陆内坳陷磨拉石沉积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中,组合Ⅱ中为中生代湖沼相煤系盖层,控制着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的聚集和保存,组合Ⅲ中多为古近系氧化宽浅湖或边缘海相膏泥岩盖层,对断层沟通下伏烃源岩或调整早期油气到组合Ⅲ中聚集成藏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受品质好盖层控制,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储盖组合Ⅱ和Ⅲ中。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J].
赵孟军 ;
宋岩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傅国友 ;
达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4) :445-451
[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膏盐质盖层特征与天然气保存 [J].
付晓飞 ;
宋岩 ;
吕延防 ;
孙永河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25-29
[3]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及其天然气勘探附视频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李本亮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52-557
[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 [J].
贾承造 ;
宋岩 ;
魏国齐 ;
赵孟军 ;
柳少波 ;
李本亮 .
地学前缘, 2005, (03) :3-13
[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过程 [J].
赵孟军 ;
宋岩 ;
秦胜飞 ;
柳少波 ;
洪峰 ;
傅国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402-410
[6]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J].
贾承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15
[7]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J].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6
[8]   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 [J].
贾承造 ;
何登发 ;
陆洁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21-125+169
[9]   盖层厚度对封闭能力控制作用分析 [J].
付广 ;
许凤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3) :186-190
[10]   库车坳陷西部中新生代地层岩石物理和力学性质 [J].
王子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3) :3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