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2014与2007版诊断标准对比研究

被引:21
作者
张璟 [1 ]
杨爱初 [2 ]
郑倩玲 [2 ]
梁晓阳 [2 ]
黄伟欣 [2 ]
郭集军 [2 ]
机构
[1]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2]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噪声聋; 诊断; 标准; 听阈加权值; 观察对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35.8 [职业性耳聋];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目的分析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以下简称"GBZ 49—2014")和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以下简称"GBZ 49—2007")对职业性噪声聋(ONID)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采用GBZ 49—2007诊断为观察对象的84例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GBZ 49—2014和GBZ 49—2007进行诊断,分析GBZ 49—2014采用的不同诊断听力图、不同年龄与性别修正方法以及纳入权重为0.1的高频4.0 k Hz听阈作为诊断听阈对ONID诊断的影响。结果 84例研究对象采用GBZ 49—2014计算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BHFTA)低于采用GBZ 49—2007计算的BHFTA[(52.1±10.3)vs(52.8±10.1)d B,P<0.05],而采用GBZ 49—2014计算的较好耳听阈加权值(MTWV)高于采用GBZ 49—2007计算的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23.2±4.1)vs(19.3±4.8)d B,P<0.01]。84例研究对象采用GBZ 49—2007进行诊断时,BHFTA均≥40 d B,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均<26 d B,均不能诊断为ONID;采用GBZ 49—2014进行诊断时,33.3%人员BHFTA≥40 d B且较好耳MTWV≥26 d B,可诊断为轻度ONID。在采用不同诊断听力图和不同年龄与性别修正方法的条件下,纳入4.0 k Hz听阈作为诊断听阈时对ONID的检出率较不纳入增加21.4%34.5%(P<0.01)。结论 GBZ 49—2014中纳入权重为0.1的高频4.0 k Hz听阈作为诊断听阈,降低了ONID的诊断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抗氧化药物防治噪声聋研究进展 [J].
李艳华 ;
刘移民 .
中国职业医学, 2015, 42 (05) :579-581
[2]   2006—2013年广东省新发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分布特征分析 [J].
刘晓勇 ;
金佳纯 ;
黄永顺 ;
温贤忠 ;
罗巧 ;
李旭东 ;
郑倩玲 .
中国职业医学, 2014, 41 (05) :540-543
[3]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关系 [J].
林锦明 ;
刘庆凤 ;
刘建华 ;
梁灿坤 ;
伍健芝 .
职业与健康, 2014, 30 (03) :300-301+304
[4]   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的思考 [J].
张叶 ;
寿勇明 ;
任郁英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5 (02) :155-156
[5]   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中观察对象有关问题探析 [J].
胡世杰 ;
黄永顺 ;
黄瑞妍 .
中国职业医学, 2011, 38 (05) :424-425+427
[6]  
GBZ 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S]. 2007
[7]  
职业病防治理论与实践[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刘移民, 2010
[8]   Call centers and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J].
Beyan, Ayse Coskun ;
Demiral, Yucel ;
Cimrin, Arif Hikmet ;
Ergor, Alparslan .
NOISE & HEALTH, 2016, 18 (81) :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