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22
作者
陈书强
金峰
王嘉宇
刘柏林
董丹
薛菁芳
张文忠
徐正进
陈温福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粒位; 垩白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特征与品种间外观品质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外观品质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水稻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分析及其与籽粒生长的关系 [J].
张祖建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1998, (03) :257-264
[22]   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J].
吕文彦 ;
曹萍 ;
邵国军 ;
曹炳晨 .
辽宁农业科学, 1997, (05) :7-11
[23]   温度对早籼稻米垩白发生与胚乳物质形成的影响 [J].
沈波 ;
陈能 ;
李太贵 ;
罗玉坤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3) :183-186
[24]   强弱势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及其与谷粒粒重的关系 [J].
钟旭华,张佩莲,曾宪江,徐益群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2) :154-159
[25]   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的研究 [J].
张佩莲,钟旭华,曾宪江,徐益群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96-399
[26]   水稻直立穗性状的遗传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J].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张春利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1-7
[27]   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研究 [J].
贾志宽 ;
高如嵩 ;
张嵩午 .
应用生态学报, 1992, (04) :321-326
[28]   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J].
朱庆森 ;
曹显祖 ;
骆亦其 .
作物学报, 1988, (03) :182-193
[29]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J].
郭二男 ;
潘增 ;
王才林 ;
卢少华 .
作物学报, 1983, (01)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