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中国区际碳排放差异与损益偏离现象分析
被引:21
作者:
孙慧
[1
,2
]
刘媛媛
[1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2]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碳排放;
差异性;
损益偏离;
资源型产业;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6.10.008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依据产业发展,将中国划分为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运用公平性测度方法探讨区际碳排放的动态差异,发现碳排放与经济收益之间存在"收益在外,损害留存"损益偏离现象,揭示了损益偏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发损益偏离系数测算工具,测度了资源型地区碳排放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害间的偏离程度。结果表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资源型地区人均CO2排放、碳排放强度较高,且远高于非资源型地区,而在同一个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人均GDP较低,此结论揭示了碳排放与经济收益存在区际间偏离现象。(2)形成损益偏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均GDP分布差异的基础上叠加人均CO2排放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了碳排放引起的损益偏离现象;同时资源型地区内部存在的碳排放差异也导致了碳减排水平滞后,加剧了碳排放引起的损益偏离现象的程度。(3)资源型地区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害系数比例维持在0.2左右,属于碳排放损益偏离严重程度,为资源型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建议国家在分配碳排放权、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划分碳减排责任等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区域差异性。最根本的是实现资源型地区产业低碳转型,改善损益偏离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