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数据隐私的搜查干预——从滴滴顺风车司机抢劫、强奸、杀人案切入

被引:12
作者
高磊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保护; 隐私风险; 现行犯; 紧急搜查;
D O 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9.03.014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网络时代倒逼"隐私—搜查"相关法制的变革。首先,网络时代数据隐私的兴现增扩了隐私体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应继续甚至强化传统的隐私保护。法律在强调隐私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限度,警惕保护过度膨胀,应以风险视角的隐私观取代传统的保护视角的隐私观,情境式地规范判断保护的必要性与强度。其次,由于隐私权的宪法地位,隐私干预只能交由《刑事诉讼法》的搜查法制。在网络时代,搜查对象由有体物向系属无体物且可远程调取的隐私数据延扩,搜查构成应由财产基准向隐私基准转变。最后,由于网络时代现行犯的紧急情况可能表现为物理空间距离间隔的非当面性,更应实质解释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紧急搜查条款,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监察法》与其他规范衔接的基本问题研究 [J].
刘艳红 .
法学论坛, 2019, 34 (01) :5-15
[2]   人工智能时代刑法的立场和功能 [J].
储陈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 (06) :77-94
[4]   人工智能时代刑法归责的走向——以过失的归责间隙为中心的讨论 [J].
储陈城 .
东方法学, 2018, (03) :27-37
[6]   实质的犯罪论体系之提倡 [J].
刘艳红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19-130
[7]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9, (02) :1-33
[8]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8, (06) :1-21
[10]  
刑事诉讼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光中,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