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22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水、旱种植; 品质性状; 双单倍体(DH)群体; 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旱稻品种IRAT109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的116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J].
张光恒 ;
张国平 ;
钱前 ;
徐律平 ;
曾大力 ;
滕胜 ;
包劲松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18-24
[2]   水、旱稻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J].
穆平 ;
李自超 ;
李春平 ;
张洪亮 ;
吴长明 ;
李晨 ;
王象坤 .
科学通报, 2003, (20) :2162-2169
[3]   水旱种植下多个品种蒸煮品质和稻米RVA谱的比较性研究 [J].
蔡一霞 ;
王维 ;
张祖建 ;
夏广宏 ;
张洪熙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3, (04) :508-513
[4]   杂交籼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J].
郭咏梅 ;
卢义宣 ;
刘晓利 ;
涂建 ;
辜琼瑶 ;
李华慧 ;
谭春艳 .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02) :17-21
[5]   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J].
李耘 ;
赵甘林 ;
左永树 ;
张长伟 .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02) :22-25
[6]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 [J].
石春海 ;
吴建国 ;
樊龙江 ;
朱军 ;
吴平 .
遗传学报, 2002, (01) :56-61
[7]   不同环境下籼稻糙米重的发育遗传研究(英文) [J].
石春海 ;
吴建国 ;
樊龙江 ;
朱军 ;
吴平 .
植物学报, 2001, (06) :603-609
[8]   异地比较定位控制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 [J].
包劲松 ;
何平 ;
李仕贵 ;
夏英武 ;
陈英 ;
朱立煌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8-13
[9]   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J].
石春海 ;
朱军 ;
杨肖娥 ;
余允贵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1) :8-14
[10]   籼粳杂交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J].
陈建国 ;
朱军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