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浙闽沿海缢蛏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和线粒体COⅠ序列分析
被引:12
作者:
牛东红
[1
]
冯冰冰
[1
]
刘达博
[1
]
沈和定
[1
]
李家乐
[1
,2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缢蛏;
微卫星;
线粒体DNA;
遗传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我国缢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缢蛏主产区苗种的遗传结构却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Ⅰ序列分析了我国浙闽沿海8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2~9.0,期望杂合度(He)为0.806~0.875;基于线粒体COⅠ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42~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为0.005 6~0.011 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1 4~0.063 8,除NH和SM群体外,其他群体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线粒体COⅠ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0 9~0.368 0,部分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Ⅰ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位于同一海湾内的群体首先聚类在一起,但是浙江和福建沿海8群体并不符合地理距离隔离模式的聚类方式,而呈现出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的交叉聚类。由此可见,我国缢蛏主产区浙闽沿海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是异地群体间产生了基因交流,并形成了新的地方性种群。
引用
收藏
页码:1805 / 181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