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实践:一种新的精准扶贫机制与方法学探讨

被引:18
作者
戴小文 [1 ,2 ]
曾维忠 [3 ]
庄天慧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 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3]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循证实践; 精准扶贫; 扶贫机制;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16.03.01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循证实践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方法"科学化"的一项重要产物,将循证实践方法运用于当前的扶贫工作,既能够体现减贫工作的科学性特征,又能体现出减贫手段的创新性。研究认为:循证实践方法对于改变传统减贫思路与手段,保证减贫科学性与合理性,充分尊重贫困人口减贫意愿与发挥其自身在减贫过程中的社会价值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实施基础。尽管将循证实践方式运用于中国扶贫工作目前可能存在争议与困境,但仍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够推动扶贫工作开展的科学实践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2]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 [J].
秦建军 ;
武拉平 .
财贸研究, 2011, 22 (03) :19-27+85
[24]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探讨 [J].
东波 ;
颜宪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4) :103-107
[25]   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 [J].
杨文登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04) :106-110
[26]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1987—2006 [J].
郭劲光 ;
高静美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09) :63-71+112
[27]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效应——基于1991-200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杜凤莲 ;
孙婧芳 .
经济科学, 2009, (03) :15-26
[28]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进程间的动态联系——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 [J].
陈立中 ;
张建华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53-59+96
[29]   道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和减贫——基于四川的实证分析 [J].
鞠晴江 .
软科学, 2006, (06) :52-55
[30]   道路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与减贫的实证研究 [J].
鞠晴江 ;
庞敏 .
经济体制改革, 2006, (04) :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