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54
作者
张广伟
雷建设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芦山主震; 余震; 铲状结构; 双差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四川芦山7.0级强震及主震后48小时内504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328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余震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山前断裂西南段的大川—双石断裂发生,扩展模式以西南向为主(约23km)兼有弱东北向(约12km),并非简单的单侧扩展.在深度方向上,余震主要以铲状结构分布在18~22km之间.通过拟合精定位后的小震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本次地震断层面倾角在15~25km深度范围内由主震处约44°逐渐向西南向扩展增大至约73°,可能表明断层往西南破裂过程中走滑分量逐渐增强,与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中央断裂倾角由西南向东北变化相类似.
引用
收藏
页码:1764 / 17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J].
王卫民 ;
郝金来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12-1417
[2]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J].
刘杰 ;
易桂喜 ;
张致伟 ;
官致君 ;
阮祥 ;
龙锋 ;
杜方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4-1407
[3]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8-1411
[4]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J].
曾祥方 ;
罗艳 ;
韩立波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18-1424
[5]  
Relocation of the 10 March 2011 Yingjiang,China,earthquake sequenc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 Jianshe Lei1,Guangwei Zhang1 Furen Xie1 Yuan Li1 Youjin Su2 Lifang Liu2 Honghu Ma2 and Junwei Zhang2 1Key Laboratory of Crustal Dynamics,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5,China 2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224,China.Earthquake Science. 2012(01)
[6]   华北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 [J].
张广伟 ;
雷建设 ;
谢富仁 ;
郭永霞 ;
兰从欣 .
地震学报, 2011, 33 (06) :699-714+843
[7]   2011年云南盈江M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J].
房立华 ;
吴建平 ;
张天中 ;
黄静 ;
王长在 ;
杨婷 .
地震学报, 2011, 33 (02) :262-267
[8]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 [J].
徐锡伟 ;
陈桂华 ;
于贵华 ;
孙鑫喆 ;
谭锡斌 ;
陈立春 ;
孙建宝 ;
陈于高 ;
陈文山 ;
张淑萍 ;
李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0) :2321-2336
[9]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 [J].
雷建设 ;
赵大鹏 ;
苏金蓉 ;
张光伟 ;
李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39-345
[10]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7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