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

被引:76
作者
杨瑞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代理人; 可转让性; 委托人; 企业; 企业管理; 多级代理; 股份制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9.21 [企业组织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已被广泛认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既使国家仍然保持出资人身份,又使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只以投入资本额承担有限责任,从而使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显然,以上推导的成立至少隐含了以下假定:(1)在国家拥有剩余索取权条件下,政企关系是可分离的;(2)国有产权主体仅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3)国有企业应该而且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经营国有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J].
张维迎 ;
余晖 .
经济研究, 1994, (11) :70-81
[2]   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 [J].
张军 .
经济研究, 1994, (09) :72-80
[3]   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 [J].
杨瑞龙 .
经济研究, 1994, (05) :40-49+10
[4]   生产的制度结构 [J].
罗纳德·高斯 ;
银温泉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2, (03) :56-60
[5]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诺思(North,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