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11
作者
张庆龙 [1 ]
葛荣峰 [1 ]
赵立文 [2 ]
杜彦彦 [3 ]
慕德良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裂缝; 古潜山; 郯庐断裂带; 辽河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区域性平衡地质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揭示出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中生代初始伸展、古新世-始新世强烈伸展、渐新世右旋张扭改造及中新世以来坳陷萎缩等4个阶段,并计算了每个阶段的地壳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为演化过程提供了详细的定量约束。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古潜山断裂构造特征指示其可能是起源于晚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派生的次级剪切破裂,但受新生代强烈伸展作用影响,张性增强,提高了油气运移和储集能力。渐新世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派生了新的EW向张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结合该区石油地质特征,推断古潜山表层不整合面上的局部构造高点以及古潜山内幕大断裂端点、拐点、交汇点可能是古潜山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辽河油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巨星等, 2007
[2]  
Early Cenozoic two-phase extension and late Cenozoic thermal subsidence and inversion of the Bohai Basin, northern China. Allen M B,Macdonald D I M,Zhao Xun,et al.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1997
[3]   松辽盆地宾县凹陷平衡剖面恢复及构造演化分析 [J].
毕素萍 ;
张庆龙 ;
王良书 ;
陈竹新 ;
解国爱 ;
徐士银 ;
崔营滨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2) :203-206+211
[4]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J].
高长海 .
地质学报, 2008, (08) :1113-1120
[5]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地断陷期构造转换及油气地质意义 [J].
陈娟 ;
张庆龙 ;
王良书 ;
解国爱 ;
徐士银 ;
毕素萍 ;
葛荣峰 .
地质学报, 2008, (08) :1027-1035
[6]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构造作用 [J].
童亨茂 ;
宓荣三 ;
于天才 ;
刘宝鸿 ;
孟令箭 ;
杨景勇 .
地质学报, 2008, (08) :1017-1026
[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the Qingshui sag, western depression of the Liaohe basin, northeast China. Liguo Hu,Andreas Fuhrmann,Harald S Poelchau等.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2005
[8]   大民屯凹陷古潜山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赵立旻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4) :37-41
[9]   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谷团 ;
陈淑凤 ;
苑丽 ;
李朝阳 ;
刘玉平 .
矿物学报, 2006, (03) :325-334
[10]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a Trachyte Porphyry Intrusion in the Eastern Depression of the Liaohe Basin, Northeast China. Lianxing Gu,Zuowei Ren,Changzhi Wu等.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