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青墩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被引:13
作者
张强
朱诚
姜彤
张之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湖北省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重点实验室,荆州,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海安青墩遗址; 磁化率; 粒度; 孢粉; 环境考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2 [地区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通过对海安青墩遗址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孢粉、14 C测年等指标分析 ,结果表明 ,剖面第 8层至第 7层是一个海退过程 ,同时微体古生物分析表明这两层均无有孔虫 ,可知当时此区域离海较远。第 8层到第 7层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化 ,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为后来该区域人类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测年资料表明第 6层为距今 3790± 10 5 14 CaB .P .,是大暖期后面的一个气候波动和缓的亚稳定暖湿期 ,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要比现今暖湿。剖面的第 3、 4、 5层 ,即 4 0 0 0 14 CaB .P .以来的一个时期 ,该区出现了一洪水泛滥期 ,正是这一洪水期导致该区域人类文明的衰落。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的环境变迁 [J].
张强 ;
朱诚 ;
刘春玲 ;
姜彤 .
地理学报, 2004, (04) :534-542
[2]   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J].
张强 ;
朱诚 ;
房迎三 .
沉积学报, 2002, (02) :307-313
[3]   岱海地区原始农业文化的兴衰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J].
连鹏灵 ;
方修琦 .
地理研究, 2001, (05) :623-628
[4]   重庆巫山张家湾遗址2000年来的环境考古 [J].
张强 ;
朱诚 ;
姜逢清 ;
刘兴林 ;
郭立新 .
地理学报, 2001, (03) :353-362
[5]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J].
唐领余 ;
沈才明 ;
廖淦标 ;
J.T.Overpeck .
植物学报, 1999, (08) :896-902
[6]   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及其古环境意义 [J].
王建 ;
刘泽纯 ;
姜文英 ;
董龄祥 ;
朱明哲 ;
高丰 .
地理学报, 1996, (02) :155-163
[7]   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 [J].
朱诚 ;
宋健 ;
尤坤元 ;
韩辉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2) :148-152
[8]   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 [J].
刘秀铭 ;
刘东生 ;
F.Heller ;
许同春 .
第四纪研究, 1990, (01) :42-50
[9]   江苏青墩古人生活时期的地理环境 [J].
黄赐璇 ;
梁玉莲 .
地理学报, 1984, (01) :97-104
[10]  
Climatic change since Little Ice Age recorded by Dunde Ice Cap .2 Yao Tandong,Xie Zichu,Wu Xiaoling. Science in China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