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村级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以湖北鹤峰县为例

被引:16
作者
张建辰 [1 ,2 ,3 ]
王艳慧 [1 ,2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村级人口; 空间分布; GWR模型; 格网方法; BP神经网络; 精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在人口分布及其相关研究中,常常会遇到小尺度人口数据部分缺失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在分析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关系的基础上,从全局与局部、线性回归与非线性回归考虑,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格网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对缺失数据的行政村人口数据进行模拟,并进行了多角度精度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是影响研究区村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2)30个调查村中,3种方法模拟的人口总数误差小于3%,通过每个村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相比,BP神经网络方法能更好地模拟研究区村级人口的分布,格网方法次之,GWR方法最差;(3)研究区各村人口分布呈现较高的空间正相关性,各乡镇的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并不独立,而是呈现紧密的集聚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综述 [J].
柏中强 ;
王卷乐 ;
杨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1) :1692-1702
[2]   人口分布空间化方法对比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区为例 [J].
图雅 ;
巴图德力格尔 ;
阿拉腾图雅 ;
春梅 .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2, 26 (03) :45-49
[3]   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 [J].
刘玉卿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12, 34 (03) :740-747
[4]   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 [J].
闫庆武 ;
卞正富 ;
张萍 ;
王红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05) :95-98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口预测 [J].
贾楠 ;
胡红萍 ;
白艳萍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5 (03) :22-24
[6]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模型综述 [J].
林丽洁 ;
林广发 ;
颜小霞 ;
陈爱玲 ;
杨志海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5 (04) :10-16
[7]   人口分布空间插值及其在农牧交错带中的应用 [J].
周小平 ;
王志伟 ;
张学通 ;
李春娥 ;
九次力 ;
陈全功 .
草业科学, 2010, 27 (06) :143-152
[8]   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 [J].
焦文献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10, 32 (02) :438-443
[9]   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以义乌市为例 [J].
叶靖 ;
杨小唤 ;
江东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01) :40-47
[10]   基于神经网络和GIS的广西都安县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 [J].
黄河清 ;
王有亮 ;
胡宝清 ;
李玲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 32 (06)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