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感塑造与资源动员耦合下的社会抗争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H镇的社会冲突为例

被引:28
作者
郑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抗争;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5.01.014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社会抗争理论中,相对剥夺感与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动员能力分别成为了社会抗争发生的两个相对独立的解释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两类变量往往是共同发生作用。因此有必要综合这两变量来探究抗争的发生。在H镇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群体与特定对象在政策标准上的差异比较导致了强烈的利益诉求,并且,通过具有结构化特征的群体中的人际交往行动,抗争的动员得以实现。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中介作用,相对剥夺塑造过程与资源动员过程表现出了相互间的影响作用。从其内在机理来看,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个体对相对剥夺感的认知的演化体现出了资源动员对个体相对剥夺感的塑造能力,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根动员"模式下,相对剥夺的塑造加固了社会关系网络,进而更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动员能力,由此表现出其相互间的耦合作用。本文是在多重视角下,针对社会抗争的发生及发展所做的一次分析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2+160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具有噪音干扰的群体决策观点演化过程研究 [J].
孔雅倩 ;
杨雷 .
统计与决策, 2013, (11) :45-48
[2]  
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J].张明军;陈朋;.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 01
[3]   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动员与组织机制 [J].
张书维 ;
王二平 .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12) :1730-1740
[4]   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研究 [J].
任国强 ;
尚金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8) :103-114
[6]   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 [J].
张书维 ;
王二平 ;
周洁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3) :95-102+127
[7]   不同社会结构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J].
刘德海 ;
王维国 ;
徐维军 ;
张卫国 .
系统工程, 2010, (06) :88-93
[8]   社会群体多维剥夺感模型及应用 [J].
付允 ;
牛文元 .
中国管理科学, 2009, 17 (03) :107-114
[9]   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 [J].
蔡禾 ;
李超海 ;
冯建华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139-161+245
[10]   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文史博览(理论), 2008, (12)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