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沙尘天气预报系统GRAPESCUACE/Dust:模式建立、检验和数值模拟

被引:22
作者
王宏 [1 ,2 ]
龚山陵 [1 ]
张红亮 [2 ]
陈勇 [2 ,3 ]
沈学顺 [2 ]
陈德辉 [2 ]
薛纪善 [2 ]
沈元芳 [1 ]
伍湘君 [2 ]
金之雁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关键词
中尺度; 沙尘预报系统; 气溶胶; 干沉降; 湿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基地研发的新一代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GRAPES)的中尺度预报模式(GRAPESmeso)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中心开发的大气化学模块(CUACE/dust),建立了中国沙尘天气预报系统(GRAPES-CUACE/Dust).该系统引入了中国地区最新的土地沙漠化资料、中国沙漠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资料、逐日变化的土壤湿度和雪盖资料.模式质量守恒性能良好.将批量实时预报结果与地面天气观测和臭氧分光计反演的气溶胶指数(TOMS AI)的对比表明:模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中国以及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输送以及消亡过程,能够对起沙量、干、湿沉降量、沙尘浓度以及沙尘光学厚度等一系列要素进行实时定量预报.以2006年4月7次主要沙尘天气为例,分析了起沙和干、湿沉降以及沙尘大气载荷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4月东亚地区沙漠向大气中注入沙尘总量约为2.25亿吨,沙尘排放以下面三大源区为主:中国北部内蒙古和中蒙边界附近沙漠为东亚沙尘最重要的排放源,沙尘排放量为1.53亿吨,占排放总量的68%.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排放量位居第二,将近4000万吨,占沙尘排放总量的17%,浑善达克沙地排放量约为1500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其他地区的沙漠、沙地以及废弃的耕地等的沙尘排放量之和只占沙尘排放总量的8%.2006年4月东亚地区沙尘沉降总量为1.36亿吨.沙尘沉降的区域分布表明,三大沙漠源区同时也是沙尘的主要沉降区,三大源区的沉降量大约占沉降总量78%,共1.35亿吨的沙尘在三大沙漠源区沉降,其次是源区下游的中国大陆地区,沙尘沉降为沉降总量的16%,大约200多万吨.120oE以东的中国近海、韩国、日本以及西太平洋地区沉降量只占总沉降量的6%左右,约85万吨.干、湿沉降的分析表明,由于4月中国北方地区干燥少雨,在2007年4月的沙尘沉降总量中,以干沉降为主,大约占沉降总量的94%,湿沉降只占沉降总量的6%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3878 / 389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GRAPES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统一数值预报模式总体设计研究 [J].
陈德辉 ;
薛纪善 ;
杨学胜 ;
张红亮 ;
沈学顺 ;
胡江林 ;
王雨 ;
纪立人 ;
陈嘉滨 .
科学通报, 2008, (20) :2396-2407
[2]   全球非静力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模式及其极区离散处理 [J].
杨学胜 ;
陈嘉滨 ;
胡江林 ;
陈德辉 ;
沈学顺 ;
张红亮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9) :1267-1272
[3]   中国沙漠沙尘气溶胶对沙漠源区及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辐射加热的影响 [J].
王宏 ;
石广玉 ;
王标 ;
李伟 ;
李书严 ;
赵天良 .
大气科学, 2007, (03) :515-526
[4]   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沉降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 [J].
韩永翔 ;
宋连春 ;
赵天良 ;
张强 ;
奚晓霞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2) :157-160
[5]   GRAPES全球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基本设计方案与理想试验 [J].
庄世宇 ;
薛纪善 ;
朱国富 ;
赵军 ;
朱宗申 .
大气科学, 2005, (06) :30-42
[6]   与动力场相耦合的区域沙尘分档模式及个例模拟 [J].
程丛兰 ;
王迎春 ;
刘伟东 ;
张小玲 ;
徐晓峰 ;
谢璞 .
科学通报, 2004, (19) :2007-2013
[7]   2001年春季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J].
王宏 ;
石广玉 ;
T.Aoki ;
王标 .
科学通报, 2004, (19) :1993-2000
[8]   一次引发华北和北京沙尘(暴)天气起沙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赵琳娜 ;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279-294
[9]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10]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