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生物学角度讨论华南中二叠世海相烃源岩缺氧沉积环境成因模式

被引:42
作者
颜佳新
刘新宇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华南地区; 中二叠世; 缺氧; 古氧相;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探讨陆棚环境缺氧沉积的成因,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栖霞组有机质丰富,出现多方面缺氧沉积特征,同时多门类底栖生物繁盛,其成因一直令人困惑.简要介绍了陆棚浅海缺氧环境的生物特征及古氧相划分,分析了栖霞组一个由纹层状灰岩和块状灰岩组成的典型的沉积序列的古氧相特征.块状灰岩的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常氧沉积环境;而纹层状灰岩的生物特征偏向常氧相,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偏向厌氧相,体现了陆棚缺氧沉积环境水体溶氧量不稳定的特点.栖霞组沉积特征表明,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频繁出现与较高的生物产率有关.结合区域古地理和古特提斯古海洋背景,认为华南地区中二叠世缺氧环境的成因与当时陆海分布格局和古海洋表面洋流系统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89 / 7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古生物学到地球生物学的跨越 [J].
谢树成 ;
龚一鸣 ;
童金南 ;
史晓颖 ;
赖旭龙 ;
冯庆来 ;
王红梅 ;
杜远生 ;
王永标 ;
颜佳新 ;
张克信 ;
殷鸿福 .
科学通报, 2006, (19) :2327-2336
[2]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J].
蔡立国 ;
饶丹 ;
潘文蕾 ;
张欣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42-47
[3]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 ;
傅强 ;
郭彤楼 ;
杨凤丽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35-41
[4]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颜佳新 .
沉积学报, 2004, (04) :579-587
[5]   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颜佳新 ;
徐四平 ;
李方林 .
岩相古地理, 1998, 18 (06) :27-32
[6]   鄂湘桂地区栖霞组古氧相分析与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 [J].
颜佳新 ;
陈北岳 ;
李思田 ;
刘本培 .
地质论评, 1997, (02) :193-199+226
[7]   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研究 [J].
黄思静 .
地质学报, 1997, (01) :45-53
[8]   古氧相——一个新的沉积学研究领域 [J].
颜佳新 ;
张海清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8-14
[9]   湖北省栖霞组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划分 [J].
颜佳新 ;
方念乔 .
地球科学, 1994, (05) :620-626+718
[10]  
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王立亭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