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消除方法

被引:37
作者
原育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杂散光; PST; BRDF; 软件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H74 [光学仪器];
学科分类号
0803 ;
摘要
从杂散光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杂散光的来源,依据来源对杂散光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杂散光对光学系统的一些危害;通过引入PST和BRDF的定义,实现对杂散光进行定量化描述。杂散光的软件模拟分析是目前应用中的热点,介绍了软件分析的理论基础M-C方法,并列举了国内外常用的分析软件。光路分析之后,在系统中设置遮光罩和挡光环、采用适当的涂层成为阻挡杂散光的有力手段,因而被广泛采用。最后介绍了通过软件方法对光机设计无法完全消除的杂散光进行校正的一些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图像的三维光照效果的动态重现 [J].
韩慧健 ;
徐琳 .
计算机应用, 2005, (09) :2123-2125
[2]   光学系统中杂光分析 [J].
岑兆丰 ;
何志平 ;
李晓彤 ;
朱启华 ;
张清泉 .
光学仪器, 2003, (02) :12-15
[3]   靶材料BRDF现场模拟测量 [J].
尹王保 ;
汪丽蓉 ;
赵延霆 ;
李昌勇 ;
肖连团 ;
贾锁堂 .
光子学报, 2003, (04) :473-476
[4]   红外系统中杂散辐射的抑制方法 [J].
王骞 ;
张景旭 ;
郭劲 .
光机电信息, 2002, (12) :21-24
[5]   CCD相机的杂散光模拟计算与分析 [J].
王平阳 ;
夏新林 ;
谈和平 ;
余其铮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5) :55-59
[6]   R-C光学系统可见光杂光PST的研究与测试 [J].
廖胜 ;
沈忙作 .
光电工程, 1998, (S1) :17-20
[7]   一种简化杂光分析方法的数理模型 [J].
李晖,李英才 .
光子学报, 1996, (07) :665-672
[8]   星载光学遥感器消杂光技术现状与发展 [J].
郝云彩,肖淑琴,王丽霞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1995, (03) :40-50
[9]  
光学系统杂光抑制研究[D]. 廖胜.电子科技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