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交互效应对杂交水稻结实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刘凯
张荣萍
马均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氮互作; 生理性状;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超高产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处理)和旱种3种灌水处理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剑叶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生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和施氮量为180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更大地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内肽酶(EP)活性增幅减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维持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3种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kg·hm-2时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有关生理过程的作用,还会导致剑叶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快速降低、蛋白质分解加速,造成产量下降.水稻在旱作处理下,施氮量可适当减少,以180kg·hm-2为宜,既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又能发挥水分、氮肥效应,可供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生理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光合特性和NR、GS、GOGAT3种氮代谢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光合特性及NR、GS、GOGAT3种氮代谢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曾勇军 ;
石庆华 ;
潘晓华 ;
韩涛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09-1416
[2]   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张荣萍 ;
马均 ;
王贺正 ;
李艳 ;
李旭毅 ;
汪仁全 .
作物学报, 2008, (03) :486-495
[3]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J].
蔡一霞 ;
王维 ;
朱智伟 ;
张祖建 ;
郎有忠 ;
朱庆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7) :1201-1206
[4]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肥对粳稻稻米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尤小涛 ;
荆奇 ;
姜东 ;
戴廷波 ;
周冬琴 ;
曹卫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2) :199-204
[5]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籽粒中一些酶活性的影响 [J].
杨建昌 ;
袁莉民 ;
唐成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5, (08) :1052-1057
[6]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林贤青 ;
周伟军 ;
朱德峰 ;
张玉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4) :55-60
[7]   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J].
丁艳锋 ;
刘胜环 ;
王绍华 ;
王强盛 ;
黄丕生 ;
凌启鸿 .
作物学报, 2004, (08) :762-767
[8]   结实期氮素营养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陈新红 ;
刘凯 ;
徐国伟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 (01) :48-53
[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北方稻田耗水规律研究 [J].
王笑影 ;
闻大中 ;
梁文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925-929
[10]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J].
杨建昌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04) :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