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11
作者
张有瑜 [1 ,2 ]
罗修泉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6井;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Ar-Ar测年; 成藏年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Ma和189~195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39 Ar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48 / 7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J].
张永贵 ;
张忠民 ;
冯兴强 ;
苏小军 ;
宋海明 ;
邬兴威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767-774
[2]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203-210
[3]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沉积期次及油气勘探 [J].
张惠良 ;
杨海军 ;
寿建峰 ;
张荣虎 ;
耿忠霞 ;
王波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35-842
[4]   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及油气成藏年龄探讨 [J].
云建兵 ;
施和生 ;
朱俊章 ;
吴河勇 ;
冯子辉 ;
邱华宁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134-1140
[5]   油气成藏40Ar-39Ar定年难题与可行性分析 [J].
邱华宁 ;
吴河勇 ;
冯子辉 ;
施和生 ;
云建兵 ;
王强 ;
赵令浩 .
地球化学, 2009, 38 (04) :405-411
[6]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崔海峰 ;
郑多明 ;
滕团余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54-58
[7]   塔里木盆地孔雀1井志留系含气储层成藏期次研究 [J].
肖晖 ;
任战利 ;
崔军平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4) :357-362
[8]  
塔里木盆地环哈拉哈塘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J]. 卢玉红,肖中尧,顾乔元,张秋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9]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划分、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成林 ;
张惠良 ;
李玉文 ;
沈扬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185-188
[10]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J].
张彦 ;
陈文 ;
陈克龙 ;
刘新宇 .
地质论评, 2006, (04) :55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