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在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古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24
作者
姜华 [1 ,2 ]
汪泽成 [1 ]
王华 [2 ]
王拥军 [1 ]
方欣欣 [3 ]
刘伟 [1 ]
张永超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4]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关键词
哈拉哈塘; 地震沉积学; 地震分频; RGB地震混频; 沉积间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借助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综合使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解释、地层切片技术、地震分频与RGB混频等技术手段对哈拉哈塘地区某三维地震区的古河道进行识别和刻画。精细刻画出志留系底界面与奥陶系吐木休克组底界面2个重要沉积间断期发育的河道体系并总结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系底界面发育高曲度的稳定曲流河,而吐木休克组底界面发育典型的曲流河。两期河道发育期哈拉哈塘地区均处于相对平缓的地貌背景。通过古河道的识别可知:在吐木休克组沉积前该区域曾发生短暂暴露性沉积间断而非传统认识的直接发育的淹没台地型水下沉积间断,从而为吐木休克组底界面下发育的古岩溶储层提供更合理的成因背景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3804 / 38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崔海峰 ;
郑多明 ;
滕团余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54-58
[2]   油气精细勘探的主要方法体系——地震沉积学研究 [J].
陆永潮 ;
杜学斌 ;
陈平 ;
向奎 ;
李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1-5
[3]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 [J].
吕修祥 ;
周新源 ;
李建交 ;
王清华 ;
杨宁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57-1064
[4]   地震切片解释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张军华 ;
周振晓 ;
谭明友 ;
冯德友 ;
高荣涛 ;
钟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3) :348-352+361+244+362
[5]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6]   地震沉积学探讨 [J].
林承焰 ;
张宪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11) :1140-1144
[7]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 [J].
董春梅 ;
张宪国 ;
林承焰 .
沉积学报, 2006, (05) :698-704
[8]   分频解释技术及其在陆相砂岩地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J].
赵爽 ;
李仲东 ;
许红梅 .
矿物岩石, 2006, (02) :106-110
[9]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 [J].
刘静江 ;
刘慧荣 ;
谭琳 ;
张春莲 .
地质科学, 2004, (04) :532-542
[10]   分频解释技术在桩106地区馆上段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 [J].
毕俊凤 ;
刘书会 ;
陈学国 ;
董立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5) :3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