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

被引:22
作者
关键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机构
[1]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近零排放; CO2接受体法气化; 平衡模型; 系统优化;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6.09.002
中图分类号
TK16 [燃料与燃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所构建的以CO2接受体法气化为基础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以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5.2来预测气化炉及燃烧炉的产物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质平衡、能量平衡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提高系统效率为目标,对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系统效率随操作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综合考察压力和碳转化率对系统效率、气化炉和燃烧炉性能的影响规律后,比较合适的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分别为2.5MPa和0.7。在该运行参数下,系统发电效率达到了62.1%。若采用先进的氧离子输送膜(ITM)制氧方法,系统效率可提高1.3%。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王智化
    王勤辉
    骆仲泱
    周俊虎
    樊建人
    岑可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2) : 91 - 97
  • [2] IGCC及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张斌
    倪维斗
    李政
    [J]. 动力工程, 2005, (01) : 141 - 146
  • [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模拟研究
    卢立宁
    李素芬
    沈胜强
    卢立宇
    [J]. 热能动力工程, 2004, (04) : 358 - 362+436
  • [4] 痕量元素在煤粉炉中排放特性的研究
    黄亚继
    金保升
    仲兆平
    肖睿
    任慧峰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 209 - 214
  • [5]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
    沈洵
    骆仲泱
    岑可法
    [J]. 动力工程, 2003, (05) : 2711 - 2715+2675
  • [6] 煤焦中的硫化钙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反应模型
    李定凯
    吕子安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7) : 196 - 200
  • [7] 石油天然气利用的新途径——燃料电池
    鲁德宏
    [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3, (01) : 10 - 13+3
  • [8]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研究现状
    徐明厚
    郑楚光
    冯荣
    乔瑜
    晏荣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10) : 34 - 39
  • [9] 煤制氢零排放系统
    肖云汉
    [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1, (01) : 13 - 15
  • [10] Continuous experiment regarding hydrogen production by coal/CaO reaction with steam(I):Gas products. Lin S Y,Harada M,Suzuki Y,et al. Fuel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