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

被引:62
作者
樊浩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论语》; 伦理; 道德; 精神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92 []; B222.2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10102 ;
摘要
《论语》的伦理道德思想展现为何种"‘精神’形态"?开辟了何种"中国传统"?通过对《论语》进行精神哲学诠释可以发现,《论语》以"礼"、"仁"为基本概念,呈现具有"精神"气质的伦理道德话语;建构了以"克己复礼为仁"为基本模式、"礼"的伦理世界与"仁"的道德世界辩证互动、透过"克己"扬弃两个世界矛盾的精神哲学;开辟了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位的精神哲学的"中国形态",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矛盾是内在于其中的"中国问题"。精神哲学诠释不仅是关于《论语》的精神哲学发现,而且可以演示其对于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40+206 +20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形态 [J].
樊浩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5) :18-26
[2]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J].
樊浩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27-42+204
[3]   伦理的实体与不道德的个体 [J].
樊浩 .
学术月刊, 2006, (05) :55-61
[4]   孔子再评价 [J].
李泽厚 .
中国社会科学, 1980, (02) :77-96
[5]  
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
[6]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著;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7]  
内圣外王的贯通.[M].余敦康著;.学林出版社.1997,
[8]  
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M].樊浩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9]  
人性与自我修养.[M].(美)杜维明著;胡 军;于民雄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10]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