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人类学的视野与责任

被引:7
作者
秦红增 [1 ]
陈子华 [1 ]
何元凯 [2 ]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关键词
人类学; “一带一路”; 全球视野; 智库;
D O 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9.01.018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大合作、大平台的新格局在为中国人类学提供发展良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术使命。在这背景下,中国人类学需要不断反思自身学科定位,坚守传统的田野调查精神,努力开阔传统学科视野,将本土研究放置到广阔的跨文明、跨文化互动、交流与变迁当中,并以更为广阔的学科关怀去看待互动当中的文化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学科应用性格,在继承特有的学科责任感基础上,与时俱进地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回应,并致力于将学科知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时代需求,为促进不同人群、民族及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彼此沟通、充分交流、和谐共生做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贺州土瑶茶叶种植的传统知识研究 [J].
吴声军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4) :19-26
[2]   民族村落旅游专业市场体系的结构与特征:以白族新华村为例 [J].
孙九霞 ;
李怡飞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3) :57-63
[3]   海外研究:中国人类学发展新趋势 [J].
周大鸣 ;
龚霓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1) :116-123
[4]   西方人类学气候变化研究述评 [J].
李永祥 .
民族研究, 2017, (05) :107-116+126
[5]   “一带一路”与中国民族走廊研究再认知 [J].
刘丹 ;
秦红增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7 (05) :31-36
[6]   非洲研究的“中国学派”:如何可能 [J].
刘鸿武 .
西亚非洲, 2016, (05) :3-31
[7]   制度、市场与文化:古茶树群落活态遗存研究 [J].
崔海洋 ;
朱复明 ;
高翔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05) :2-9
[9]   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 [J].
周恩宇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3) :77-82
[10]   “一带一路”观念对人类学文明研究的新拓展 [J].
赵旭东 .
思想战线, 2016, 42 (01)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