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基蘖肥氮不同比例对直播早稻群体动态、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覃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林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南京农业大学
来源: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直播早稻;
基蘖肥用量;
产量及其构成;
氮素吸收利用;
经济效益;
D O I:
10.13758/j.cnki.tr.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常规籼稻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基蘖肥用量处理研究了前中期氮(N)肥分配对直播早稻群体特征、N素吸收利用、产量形成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落谷量、总N量和穗肥N量下,基肥用量增加降低了出苗率和前期分蘖速度,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在N肥用量不足或过高时表现为随基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适宜施N量下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基肥用量增加降低了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的叶片含N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植株N积累量以及穗部的N分配系数,N农学效率和N回收效率明显降低,N素转运率与基肥用量则存在着二次曲线关系;增加基肥用量使产量降低,净收益下降。本实验条件下,施N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35-40-25时,直播早稻的产量和经济收益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815 / 8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江西省直播稻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1) : 236 - 238李木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石庆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潘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2] 氮肥运筹技术对直播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8, (05) : 70 - 73张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泽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阮桥乡农技站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刘春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叶北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3]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 2008, (05) : 915 - 924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激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卫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新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荣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4]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8, (08) : 1409 - 1416曾勇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石庆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江西省双季水稻单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稻米, 2008, (04) : 1 - 2潘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石庆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 [6] 不同水肥组合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土壤, 2008, (03) : 392 - 39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方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试验站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梁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试验站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 757 - 764吴文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决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桐城市农技推广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泽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03) : 14+20 - 14周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农技推广服务站
- [9] 双季稻作的氮肥定量运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05) : 78 - 80+95李土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农科所 江西省赣州市农科所郭宏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赣州市农业局 江西省赣州市农科所侯乐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赣州市农业局 江西省赣州市农科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Improving Fertiliz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Irrigated Rice in China[J]. 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 2002, (07) : 67 - 76Roland Buresh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CropChristian Witt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C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