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生活圈范围与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52
作者
赵鹏军 [1 ,2 ]
罗佳 [2 ]
胡昊宇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都市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空间匹配; 手机信令大数据;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F299.24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生活圈建设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生活圈内服务设施配置是做好生活圈规划的首要基础,居民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关系也是地理学"人地关系"在城市社区尺度的重要体现。学术界对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匹配关系已有研究,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该类数据存在样本量少、地域覆盖范围小等不足。论文将采用手机信令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等大数据,以北京为例,测定居民生活圈范围和服务设施可达性,并分析两者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居民生活圈呈现多中心结构,其半径由市中心和新城中心至非中心地区递增;服务设施可达性则呈现圈层结构,其水平则由市中心至郊区递减。(2)设施可达性水平与生活圈半径的匹配关系整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综合设施可达性水平越高则居民生活圈半径越小。(3)空间匹配模式呈现明显地理分异特征,在中心城区、新城中心,服务设施可达性水平与生活圈半径以"高—低"空间匹配关系为主,但中心城区和新城的边缘地区则以"低—低""低—高"空间匹配关系为主。(4)不同类型设施之间也存在差异,文体和休闲设施的可达性水平与生活圈范围的空间匹配度显著偏低。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生活圈理论研究提供新实证案例,并可为生活圈空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5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J].
周弦 .
城市规划学刊, 2020, (01) :57-64
[2]   城市社区生活圈划定模型——以北京市清河街道为例 [J].
柴彦威 ;
李春江 ;
夏万渠 ;
王珏 ;
张雪 ;
孙道胜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9, (09) :1-8+68
[3]   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J].
杨励雅 ;
王振波 .
经济地理, 2019, 39 (04) :101-108
[4]   社区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时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清上园社区为例 [J].
端木一博 ;
柴彦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 (06) :76-81
[5]   基于居民行为周期特征的城市空间研究 [J].
钟炜菁 ;
王德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8) :1106-1118
[6]   北京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 [J].
刘正兵 ;
张超 ;
戴特奇 .
经济地理, 2018, 38 (06) :77-84
[7]   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 [J].
刘艳霞 ;
李晋玲 .
城市学刊, 2018, 39 (03) :93-98
[8]   基于POI的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空间测度研究 [J].
赵彦云 ;
张波 ;
周芳 .
调研世界, 2018, (05) :17-24
[9]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J].
程敏 ;
连月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2) :266-275
[10]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 [J].
李萌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1)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