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

被引:17
作者
王尚义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
关键词
两汉; 黄河水患; 黄河中游; 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对史料重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读,结合现代水文、地貌、土壤侵蚀的观测研究成果,就两汉黄河下游水患和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后果,提出了新的观点:(1)《后汉书》有关水患的记载简单笼统,但对伊洛河洪灾记载相对详细。当时伊洛河曾多次发生大水,甚至发生淹及洛阳城门和皇家园林的特大洪水,这些洪水涌入黄河干流同样可能导致下游水患;(2)自AD11河决魏郡后,一直到AD69王景治河的58年间,下游既未堵塞决口也未大规模治理,洪水来时任由泛滥。显然《后汉书》中没有具体记载是有意或无意漏记;(3)对史籍中东汉大水、水出等记载逐年逐次排查,发现东汉水患频率高于西汉,灾情也更为严重。王景新河仅使下游安定了36年而非过去认为的800年或83年;(4)东汉时期中游农耕人口比西汉减少近3/4,而河口镇至龙门间农耕人口减少九成以上,同时迁入大量游牧民族。原始游牧对天然植被破坏极大,是造成东汉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万忠 ;
焦菊英 .
地理学报, 2002, (02) :210-217
[2]   畜群结构与近代蒙古族游牧经济 [J].
王建革 .
中国农史, 2001, (02) :47-61
[3]   试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34年间黄河下游洪患 [J].
赵淑贞 ;
任世芳 ;
任伯平 .
人民黄河, 2001, (03) :43-44
[4]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探讨 [J].
赵淑贞 ;
任伯平 .
地理学报, 1998, (05) :81-87
[5]   近两千年来我国黄土高原湿润状况的变迁 [J].
钮春燕 ;
龚高法 .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1, (01) :85-87
[6]   砖窑沟流域地貌条件与农业利用 [J].
周海潮 ;
李旭 ;
段建南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S1) :112-117
[8]  
黄河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与环境后效[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叶青超等编著, 1997
[9]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环境变迁与水沙变化[M]. 气象出版社 , 吴祥定等著, 1994
[10]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叶青超 主编, 1994